创新日里话创新:“四大发明”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4-04-24

  在阐述人类历史时,取火术总是被最先提出。火的发现对人类而言,其重要性怎样说都不为过。

  在人类的历史上,不乏那些如同钻木取火般、以千年计的创新与突破,它们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而当我们追溯这些开创性成就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便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科技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象征。

  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先民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今天我们就来道一道中华之创新。

1.bmp

  ▲2005年8月18日,中国香港邮政发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特别邮票1套4枚。邮票展示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四大划时代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和造纸术。(图片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三大发明”与“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古代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无畏探索精神,它们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史上的辉煌传奇,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不过,最开始是没有“四大发明”这个说法的,普遍的提法只是“三大发明”。那么,“四大发明”又是谁、是什么时候、如何提出的呢?

  英国哲学家培根1620年在《新工具》中提出,“我们还该注意到发现的力量、效能和后果。这几点是再明显不过地表现在古人所不知、较近才发现、而起源却还暧昧不彰的三种发明上,那就是印刷、火药和磁石。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2.bmp

  ▲木活字印刷字模、字盘、刻刀(图片来源: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

  到了1861年,马克思在其手稿《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蒸汽、电、机械的和化学的因素)》中写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可见,到19世纪60年代时,通行的说法还是“三大发明”。

  那么,到底是谁先提出“四大发明”的概念呢?19世纪下半叶,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们陆续写了一些书籍和文章介绍中国的事物,许多传教士接触到了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其中包括麦都思、艾约瑟、丁韪良等人。

3.bmp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复原模型,据《梦溪笔谈》和《本草衍义》按1:1比例复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水浮法”即将几小段灯草穿在带磁的钢针上,使磁针可以浮在水面。(图片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和汉学家艾约瑟在对比中国和日本文明时,曾将四种发明并列,指出日本没有如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那样值得夸耀的非凡发明与发现。这是一次具有“四大发明”概念雏形的提法。

  继而,在1925年,美国汉学家卡特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描述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之初年,输入四大发明,均与近代文明,有绝大之关系”“此四大发明为何?一为造纸,二为印刷术…;第三则为火药之发明…;第四则为指南针之发明,因此遂发现美洲,而令全世界加入之中。”

4.bmp

5.bmp

  ▲北宋时期的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的蒺藜火球和引火球(上图)、猛火油柜图(下图)(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这是最早的关于“四大发明”的记录。自此,“四大发明”的说法便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2009年,英国出版了《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 》一书,主编查罗纳在书的前言中介绍中国发明时称:“印度流域的许多重要发明并不为世界的其他国家所知晓,但是中国的发明享誉海外,尤其是‘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

  现在,“四大发明”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已经被广泛收录于各类百科全书和教科书中,成为公认的历史文化常识。

 

  造纸术:“四大发明”补遗

  捋清“四大发明”的脉络,也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造纸术在早期缺席了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纸”太过平常,以至于被忽视吗?

  纸和造纸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不光有东汉蔡伦的故事,还有更多考古发现带来的学术讨论,比如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绘有地图的纸,据考证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年代定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材料为大麻纤维,比蔡伦造的纸早了近300年。

6.bmp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残片(图片来源:大西北网)

  从时间上看,硝、硫、木炭三元体系的黑色火药在公元7世纪的隋唐时期真正形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迟于7世纪,约在隋末唐初时期;指南针(钢制磁针、磁罗盘)的最早使用记载是成书于公元1086年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如果从时间维度来看,会不会因为造纸术出现太早而缺席呢?

  造纸术成熟之后,不仅盛行于中国,也通过不同方向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于2世纪东传,后来于3世纪西渐。8世纪中叶,纸张传入西亚,10世纪到达非洲。阿拉伯人曾垄断造纸术达500年之久。欧洲到12世纪才开始造纸。纸张于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澳洲。它由中国流传到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历时长达1500多年。

7.bmp

8.bmp

9.bmp

  ▲《天工开物》中的造纸术。研究表明,中国造纸术的相关组画与文字至少向欧洲传入了十项新的造纸技术思想与工艺,极大地推进了欧洲造纸术与造纸业的近代化。(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在19世纪60年代论述的意蕴中包含了“三大发明”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聚焦于“资本的生产过程”这一特定研究视域。另外,马克思研究集中于对14—15世纪资本主义手工业时期的考察,而此时纸张传入欧洲已有三个世纪,也或许真的在500年后的19世纪60年代“纸”已经“日用而不知”了。

  以上只是对造纸术“补遗”和“缺席”的一些猜测,真正有意义的点或许仍然在之前的材料里了。

  培根在《新工具》中对造纸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人造材料中独树一帜。他指出,大多数人造材料要么是纺织品,如丝绸和麻布,要么是凝固的混合物,如砖和玻璃,这些通常缺乏韧性且易碎。纸却不同,它既有韧性又不易碎,没有明显的经纬结构,类似于自然材料,显示出独特的质地和可塑性,在人造材料中极为罕见。

  培根的论述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的深刻见解。他以平实的语言阐释了纸张蕴含的非凡价值和独特意义。通过这样的描述,培根实际上巩固了他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奠基人的地位。

  这样看,中国的造纸术很可能启示了培根对于创新、创意和创造的深刻洞见,进而促进了“科学之光”的诞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造纸术作为一项伟大的创新,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重要性是必须被充分认识、必须“补遗”的。

 

  新质生产力:创新是主导

  在世界创意和创新日之际,回顾中国的“四大发明”颇具意义。可以说,中国“四大发明”实现的是从“0”到“1”的突破,为世界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数字“0”作为中国对世界数学的重大贡献,同样影响深远。在“东学西渐”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作为现代信息科技基础的莱布尼兹二进制发明与《易经》之间关系的有趣讨论。创新与创造的探索总是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和思考。

  无疑,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铸就了科技传奇,而今天,中国的现代科技成果同样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展现了其创新力量。当前,我们更加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持续推动和深化创新无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