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松江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06

  在新时代背景下,松江区民宗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联合区教育、文旅等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性融入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中,通过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机制保障等方式,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在不同学段有机衔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以精品课程筑牢民族团结教育之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区民宗办联合区教育局、在松高校,着力构建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一是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开设好《中华民族大团结》读本教学课程,创新采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文化体验等教学形式,帮助不同学段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二是深化校际课程共建。依托松江区“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的优势,高校专家学者走进中小学课堂,师生走进校外实践基地,与多部门联合共同开发“上海之根·行走松江”研学课程,以广富林文化遗址、G60科创走廊等地域资源为纽带,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底蕴。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组织民族工作者和教师赴民族工作先进地区考察交流,提升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能力水平。

  以鲜活实践浸润民族团结教育之魂

  实践活动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区民宗办注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一是搭建平台,夯实宣传阵地。在上海市三新学校、泗泾第五小学等7所学校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站,分季度开展主题宣讲,覆盖师生超4000人。二是区级引领,创新实践形式。在松江区博物馆举办“云间共展文明卷·一体同耕思政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展示”活动,通过文物参观、艺术展演、沉浸式思政课堂、红色短剧、微论坛等多元形式,展现松江区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实践成果,强化专业引领。三是校级特色,激发文化共鸣。泗泾第五小学以“共话蒙古族”“舌尖上的傣族”等7场特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饮食、服饰、音乐等多元视角感知民族文化,让民族团结教育“活”起来;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通过“每月一主题”的线上共建,与云南、安徽等地学校联动,以饮食、服饰、建筑等为载体,让民族团结教育生动鲜活。

  以长效机制护航民族团结教育之行

  为确保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推进,松江区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多层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构建联盟模式,强化协同联动。构建“1+1+1+N”大中小一体化联盟模式,即以1所高校、1所大学附校、1所高中和N所成员学校协同发展的组织架构,推动84所中小学与15所高校结对共建,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枢纽的紧密型合作模式。二是聚焦精品课程,推动资源共享。着力打造“一联盟一精品”课程群建设模式。各联盟牵头学校在高校马院的专业指导下,重点开发一门精品课程,通过校际共享机制在联盟内部推广,并逐步辐射全区。三是整合多元资源,深化实践成效。区民宗办联动高校、社区、文化场馆等资源,开展专题联盟展示活动,拓展教育资源整合路径,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长效保障。

  松江区通过课程融合、实践创新、文化赋能和机制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全过程,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域覆盖、螺旋上升”的民族团结教育新格局。未来,松江区将继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凝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