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专刊  >  论坛

觉醒-贯彻会议精神 促进中国宗教健康稳定发展

发布日期:2016-07-26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涵和实质,深刻分析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全国宗教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围绕宗教界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论断和期待。会议的召开令人振奋、备受鼓舞。

  一、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这就为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指明了道路。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已经成为我国宗教界办教治教的基本原则。本着“爱国爱教”的宗旨,宗教界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宗旨,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唯其如此,宗教才能在爱国的基础上,求得自身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宗教界要坚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内心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各宗教的教规教义、宗教活动和广大教徒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

  二、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坚持“法治化”原则。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贯方针,对于维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团结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宗教局围绕“依法管理”这一宗旨,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积极提升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在团体内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以两个专项工作为带动,不断提高团体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六部委《意见》为指导,不断拓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服务范围、规范宗教公益慈善行为,实现公益慈善事业的输血与造血功能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宗教界公益慈善的社会效益。为积极推动全国宗教界实行依法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为宗教界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相对薄弱,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物欲膨胀、精神空虚、自我中心主义也在泛滥,意识形态领域的隐患正在不断显现。宗教教义教规中许多理念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相一致,如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思想、儒教的忠孝仁义、道教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伊斯兰教的“爱人如己”等观念,直到今天都还是世界许多国家道德的核心价值。在我国,宗教既和法治、教育、媒体一样,是辅助党和政府推动并实现社会核心价值的有力手段,又是建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资源之一。以核心价值教育为导向,将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统一起来,作为对公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的补充,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加强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

近年来,由于受到世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佛教界个别场所和个人还存在着信仰不纯、道风不振、学风不严、管理不力、人才不专、向俗媚俗等现象。个别人放松了对自己政治思想觉悟的要求,过分强调自己的宗教教职人员的特殊性,刻意回避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在思想上淡化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某些团体负责人团结意识差、大局意识弱,过于纠结个人利益,消极对待团体工作,甚至人为阻碍团体事务的正常开展。个别寺院服务意识淡漠,不能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的健康学习和修为,未能真正起到引领信众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针对上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宗教团体作用的要求,我个人感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着我们不断进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只有以自身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和谐文明寺观教堂活动为动力,才能不断推动宗教团体的信仰层次、文明层次、管理层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发挥宗教在道德提升、文化传承、社会公益、慈善救济、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五、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近年来上至中央、下至省市领导极其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懂管理、政治上合格、学识上突出、信众基础广泛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事关宗教发展大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宗教一方平安。我个人觉得: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需要各级组织的关心和重视。各级宗教团体要树立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认识到人才建设是宗教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认识到唯有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人才队伍,宗教才能真正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个人认为:宗教界代表人士除了要具备一般的社会道德和素质要求,还需要满足宗教发展的特殊性,要具备“听、跟、走”的政治觉悟、“专、精、勤”的业务素质、“戒、定、慧”的道风示范、“引、领、化”的凝聚能力、“谦、诚、和”的处众智慧。这样的人才才能担当起弘扬正法、领众薰修、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重任。

  六、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注重利用互联网弘扬宗教正能量。

随着新媒体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传统宗教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传播频率、传播速度,以及对受众的满足程度等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各大宗教在积极改进传统媒体传播形式的同时,相继创办起自己的自媒体媒介及微信公众平台,广为传播来自宗教界的声音,进一步搭建起沟通教内外、教团内部、教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网络的发达,伴随而来的是大量信息的涌现,在实时化、多元化的同时凸显碎片化、片面化乃至于趋向危险化等特征。以佛教为例,网络已成为佛教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佛教新闻或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快速传播,能够让社会各界人士及时了解中国佛教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与此同时,由于某些媒体的片面理解和宣传,个别媒体人甚至为了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而对相关内容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从而引发社会对佛教产生种种非议,损坏了中国的宗教形象。因此,习总书记提出“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宗教媒体作为宗教界宣传宗教文化、展示自身形象的对外窗口,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要积极打造符合社会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时代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对于维护宗教界自身的稳定,树立应有的社会形象,展现和展示中国宗教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宗教媒体要积极引导网民、微友正确理解和领会宗教教理教义、正确对待宗教界内部的一些是非纷争,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秉持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都是祖国建设重要力量的观点,团结和凝聚各种积极因素,共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七、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注重弘扬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优秀宗教文化。

近年来,宗教极端思想的滋生和蔓延,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们对正统宗教作用和力量的不够重视。向全社会客观如实地介绍宗教和宗教文化,积极培植正确的宗教观、文化观,大力提高普通民众对宗教和宗教文化的知晓度、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自觉抵御邪教和宗教极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是我们真正发挥宗教应有正能量的积极举措,也是维护宗教权益、预防宗教浸透的正确做法。在这方面,宗教教职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苦练内功,悉心钻研,将宗教教义中健康利世的内容以信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起到化导世俗、和谐社会、利益人心的作用。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宗教界的一件大事,为新时期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宗教界代表人士中的一员,我们要以本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把讲话精神融会到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中,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从思想建设、道风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能力培养、人才挖掘、凝心聚力、公益慈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为新时期中国宗教的健康稳定发展、为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