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发布时间:2023-12-01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格局中,上海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一直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目标的确定、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提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提出以及对其他上海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切实担负起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使命

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是上海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文化工程。“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在的理论品质,也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总体要求。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是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使命任务。在“体”的彰显层面,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城市文化;在“用”的实现层面,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则要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城市文化;“体用贯通”的重大任务和最终目标就是以中国特色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及其理论构建充分体现最佳实践地的学习成果,不断丰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既表现为思想理论形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同时也表现为推动文化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动员令、任务书和路线图。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要紧紧对标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引领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国家使命,参与全球城市竞争。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十四五”时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再奋斗十年,国际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新突破”和“全面升级”标示了国际文化大都市新的发展方向。以人民城市建设为指引,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要持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化的繁荣之道,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最终建成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文化自信自强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融合互动、相互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概念,准确地标识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方位,体现了充分的文化自信,同时又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愿景,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唯物辩证法自觉运用在文化领域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文化自信为文化自强提供先决条件和持久动力,文化自强为文化自信提供信心源泉和强化基因,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了价值理念和实践行动的有机统一。

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是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生动体现,与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相互形塑。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时代进程中,无论是理论逻辑还是实践路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融合互动、相互赋能,共同推动上海文化繁荣发展。

上海文化在历史演进的传承创新中构建起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品质,积淀起文化自信的丰厚资源。上海这座城市汇聚各类文化,滋养、融合多种优秀文化形态,逐渐培育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始终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文化根基,立体激活文化创作“源头”、做强文化传播“码头”、勇立文化发展“潮头”,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形神兼备、呼之欲出。


三、以新的文化创造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

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亦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和“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应有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把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率先实现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以及有利文化条件。

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找到更多规律性、普遍性、贯通性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展现上海文化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新文化,精彩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球价值,以排头兵、先行者的胆识和气魄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之路。“上海样本”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文化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率先实现中国式的城市文化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为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七个着力”内在规定了文化创造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充分保障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中国特色和中国价值。从具体的文化建设层面来看,“七个着力”的贯彻实施生动描绘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美好的发展愿景:加强党的领导保证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引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更好地聚人心、汇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助于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品格;主流思想舆论的壮大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城市文脉的守护与传承是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之城的必然要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源源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上海故事的讲述向世界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从中华文明中生长出来的,同时又具备世界共同的现代价值。从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来看,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在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上积极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和现代转化,发展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融激荡的新时代上海文化,为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