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已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 发布时间:2024-01-10
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以下简称文物古籍展)正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自2023年8月1日开展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
1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对文物古籍展进行了报道。报道介绍,文物古籍展展出了包括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汉文、满文、蒙古文等3种文字版本的《孟子》等,以及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深邃思想和丰富实践的一系列珍贵文物和资料,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示中华文明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生动再现五千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为观众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罗吉华介绍,文物古籍展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史实回答了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五千多年而生生不息等问题。
文物古籍展自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民委等中央和国家机关、北京市有关部门单位、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全国大中小学生等纷纷前来观展。通过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珍贵文物、古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聆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文物古籍展也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对其进行了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