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民族宗教界政协委员积极履职 发布时间:2025-01-14
回望过去一年,上海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宗委)紧扣新时代发展主题、满载履职为民情怀,聚焦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书写了高质量的“政协答卷”。
拓展协商议事平台 聚焦发展凝心聚力
2024年9月12日,市政协宗教界走进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除了聆听协商民主故事,实地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协实践之外,还聚焦“加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举行了一场专题调研座谈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委员们一致表示,将宗教事务课题放在实践点进行研讨十分应景,也很有意义。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宗教传播的方式,在给宗教信众的宗教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市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过去一年,市政协民宗委锚定宗教领域这一重大问题,围绕“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有关情况——加强上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调研。
调研的过程,也是协商方式和协商平台不断拓展的过程。民宗委不仅将“协商现场”搬到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还有小红书、喜马拉雅这些平台企业,以及主管部门、宗教场所、宗教院校等一切有利于议政建言、凝聚共识的地方。
为全面梳理上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现状,民宗委组织召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专题座谈会,组织专题调研、专题视察、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达20余次,并听取了中央统战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辅导报告。
随之而来的,是委员认知的拓展,是各界共识的不断凝聚。聚焦审核机制、管理协调、网络安全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委员与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并形成了课题成果,得到市民族宗教局的高度认可。
政协“搭台”、多方参与、民主协商,这样的场景屡屡上演。
2024年下半年,市政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情况”专题年末委员视察,民宗委组织委员赴静安区白领驿站、彭浦新村街道“民族之家”和共康中学,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视察,引导委员下沉基层一线,近距离感受上海民族和宗教事业的发展成果,倾听界别群众的声音。
此外,围绕深入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主题,民宗委通过召开提案办理沟通座谈会、提案者沟通会、走访委员等形式,积极督办“关于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恢复上海城隍庙传统‘一庙三城隍’格局”等提案,积极推动提案办理进展,回应委员关切。
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深入打造品牌项目
2024年6月7日,一曲《哈达献给远方的朋友》唱响市政协江海厅,“阳光育人”计划也在歌声里走入第17个年头,来自21所高校的21名在上海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与16位企业家导师结对,共同搭建成长交流平台。
2024年11月6日,位于新疆喀什莎车县的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阳光育人”计划工作组,“阳光育人工作室”喀什站正式揭牌,旨在为喀什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地“输送养料”。
一年来,“阳光育人”计划在市政协民宗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不断“复制”,影响力逐渐提升,也为市政协民宗委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画好上海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同心圆,写下了生动注脚。
统战性,是市政协民宗委的属性之一。2024年,市政协民宗委广泛团结民族宗教界人士,不断提升共识度、拓展团结面,促进各民族群众在这座城市共同团结奋斗,促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大爱暖申城·宗教慈善在行动”,也是民宗委深入推动的品牌项目。2024年,民宗委支持举办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举办第二届“翰墨·大爱”上海市少儿书画作品展、上海天爱公益基金会和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爱微笑”关爱困难群体耳鼻喉患儿项目等,彰显本市宗教界爱国爱教、服务社会、利益民众的责任担当。
同时,市政协民宗委抓住重要节点延长交友联谊半径。联合市人大侨民宗委、市民宗局等共同举办“爱国爱教,团结进步——上海民族宗教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摄影联展”;联合上影演员剧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父亲在远方》电影首映式,弘扬沪疆情深和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激发委员履职活力 联系服务界别群众
2024年8月,市政协委员唐雯在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了一场“浦东金石榴家园·健康关爱心连心”健康咨询活动,现场义诊服务群众200余人,让张江镇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市政协委员陈新联系基督教沪东堂信徒,组织了一批志愿者下社区、进医院,面对病患、社区居民、养老院老人等不同人群,在各个节日时用轻音乐抚慰舒缓他们的心灵,帮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一年来,23名民族宗教界别委员全员参与“服务为民”活动,深入联系界别群众,在基层提供医疗服务、关爱特殊群体、普及医学和法律知识等,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共开展服务群众活动83项,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
界别工作室,是委员们团结、引导、服务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少数民族界别工作室和宗教界别委员工作室展开了新篇章——6月13日,新的少数民族界别工作室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城堡挂牌;8月21日,新的宗教界别委员工作室在中国基督教两会挂牌。工作室的增设给少数民族界别和宗教界别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强动力,委员们能更好地依托工作室建立信息直通车,收集民情民意,找准履职切入点,持续跟进履职。
而作为市政协第一家少数民族界别工作室,由洪汉英委员领衔的界别工作室于2024年6月2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了一次温暖的界别活动。活动中,部分上海中医药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父母从遥远的草原、高原来到观摩会的舞台上,深情地讲述着他们的民族情怀。每一句真挚情感的流露,如同暖流般拂过现场每个人的心间,让委员们跟少数民族群体“贴得更近”,心里头也有更多的真知灼见。
此外,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积极开展跨界别活动,联合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开展跨界别视察,赴西林禅寺和地藏古寺参观“顾振乐艺术馆”书画作品展和“禅法心印”悟端大和尚书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