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专刊  >  专访

宗教极端问题与伊斯兰教中道精神的弘扬

发布日期:2015-11-26

编者按:近年来,无论是在中东地区还是在中国新疆、云南等地,一批又一批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者粉墨登场,他们频频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却声称自己信仰坚定,是在为伊斯兰的复兴而战。他们所做所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有些人甚至将伊斯兰教与宗教极端主义相提并论。如何正确认识宗教极端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传统的伊斯兰“圣战观”(吉哈德)是否会导致恐怖主义行为?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如何针对上海的实际,宣传伊斯兰中道思想,引导外来穆斯林融入上海,服务上海?带了这些问题和疑惑,《上海民族和宗教》杂志主编陆纪鸿专门采访了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金宏伟阿訇。

 

宗教极端问题与伊斯兰教中道精神的弘扬

        --------------------访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金宏伟阿訇

 

陆纪鸿:近年来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者,在新疆、云南等地频频制造暴力恐怖事件,这些事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有些人甚至将伊斯兰教与宗教极端主义相提并论,作为一名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学者,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您对这些言论与观点是怎样思考的?

金宏伟会长: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与安宁的宗教,伊斯兰这个词的本意就是和平与安宁。真主在《古兰经》中告诫世人,真主说:“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3:19)但是,暴力恐怖活动总被外界认为与伊斯兰教有些关联。这类暴力恐怖活动是以民族独立或民族自决为口号,试图以民族身份和宗教身份的独特性,来掩饰分裂主义的目标,以宗教名义为自己的行为赢得合法性。近年来发生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多起恐怖主义事件就属于此类。由于这类“民族独立”的诉求往往是对世界政治秩序和现代国家疆域观念的严峻挑战,很难得到所在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这时,分裂主义者通常还会打出宗教自由和民族独立等旗号,以证明其合理性。当求而不得时,暴力恐怖就成为主要的手段。这类恐怖主义活动不仅发生在穆斯林生活的地区,也不断在其他各地区有所蔓延。

    今天的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信仰一样,其内部充满了多样性。这一多样性不仅表现在穆斯林的肤色、民族、语言和国别,也同样表现在他们对宗教态度上。将宗教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暴力恐怖分子,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他们代表的不是伊斯兰,也代表不了伊斯兰。

陆纪鸿:进入21世纪以来,打着伊斯兰教旗帜的恐怖活动日益猖狂,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到新疆的宗教极端组织,再到前不久刚冒出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一个比一个极端,一个比一个残忍。屠杀成性,却标榜是为了伊斯兰教的复兴。如果我们无法对这些行为的本质属性有所认识,我们很可能会被他们一些表面词语所误导。

金宏伟会长:打着伊斯兰旗号的极端主义分子策划的恐怖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行动而与宗教无涉。如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在国际上从事的针对美国的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政治动机,即认为美国政府是不公正、可耻和残暴的政府,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伊拉克实行制裁和野蛮轰炸,一贯支持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及其所造成的不能容忍的后果,都是对伊斯兰教和全体穆斯林的伤害,必须用“圣战”来清算美国所犯下的罪行。这正体现出宗教异化的特征,即信徒思想和行为的政治化。而宗教信仰的政治化必然导致宗教主张的意识形态化。但他们的观念和实践,却远离伊斯兰教本身,是对伊斯兰教的利用和曲解。比如伊斯兰教义中确有关于“为主道而奋斗”、“殉教”、“蒙昧”、“恶魔”等关于圣战思想的词语和概念,但这些词句的出现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根据《古兰经》、《圣训》和权威教法学家的注释,圣战的含义很宽泛,主要还是强调以“学者之笔、宣教者之口、富人之捐献财产”等方式弘扬伊斯兰教,同时将精神上与邪恶作斗争的“心灵圣战”列为“大圣战”,将出征杀敌的刀枪之战算作“小圣战”,而且这里的“小圣战”是指在信仰受到威胁、在被侵犯和被压迫状况下而进行的反抗。《圣训》中还专门规定了对敌战争的形式和规则,如“不要伤及妇女、儿童、老人”,“不要损害树木”,“不要杀敌人的畜群,除非是为了寻找食物”等等。

    然而,在伊斯兰极端主义的随意解释下,“圣战”被改造成否定现实的政治性意识形态,诱导组织成员将自杀性爆炸视为舍生取义的神圣“殉教”行为,使极端化的宗教情感在残酷的现实斗争中变得越来越激烈,成为支持恐怖活动的精神力量。基于这种对宗教信仰的曲解,本·拉登在报复美国的同时,也报复无辜的美国平民以及支持美国政策的一切人。这种不分场合,不讲条件,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的“圣战”成为暴力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也是伊斯兰教常被误认为支持暴力或好战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当将作为宗教的伊斯兰教与被极端主义曲解的教义加以区分,把正常、有益、合法的伊斯兰教社团及宗教界,与那些在伊斯兰教名义下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极端宗教组织区别开来。同时应当明确,恐怖主义并不是伊斯兰世界特有的现象,也不是伊斯兰教本身的产物。

陆纪鸿:“伊斯兰”的解释是“和平”,其提倡的是“禁战”、“平等”、“包容”。当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处理内外关系时就曾制定了“麦地那宪章”,在这部宪章中,穆罕默德用“宽容、平等、互助”的精神正确处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者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各类人群之间的隔阂、仇恨与分歧。为什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者能无所顾忌的颠覆伊斯兰“和平”的宗旨,将有条件的,有特定内涵的“圣战”,改为无条件的对外屠杀?

金宏伟会长:当今世界总人口约68亿,其中穆斯林15多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3%,不少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地区,他们身为穆斯林,对信仰很虔诚,但对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却并不清楚,他们当中不仅有“文盲”,还是“教盲”,更是“法盲”,因此他们极易被带有信仰的名词所蛊惑。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大部分穆斯林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没有关系。然而,好战的极端组织却绑架了伊斯兰,使之成为自己的驱动力,并恶意地曲解了伊斯兰教教义。在整个伊斯兰世界,极端主义者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暴力手段推行歪曲的伊斯兰教教义,而大部分穆斯林则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同情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另一方面,他们期待过上经济增长和不断进步的和平生活。要阻止极端组织继续招募恐怖分子,美国和欧洲必须揭露极端分子的意识形态的真实面目,这种意识形态就是对《古兰经》的断章取义,宣扬仇恨非穆斯林群体,试图通过暴力手段传播伊斯兰教。那些试图融入现代科技社会的穆斯林必须抵制这些极端分子,阻止他们宣扬暴力和仇恨,必须让穆斯林学者和宗教导师宣扬伊斯兰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不是恐怖的宗教,宣扬伊斯兰教能够包容其他民族和信仰……”

陆纪鸿:社会普罗大众很难对夺人眼球的新闻事件作出全面而正确价值判断,如媒体对舆论引导发生缺位,对新闻事件解释不清,那么整个社会的认知就可能发生偏差,比较典型的情况是,1993年,美国《外交季刊》春季号发表两篇文章,一篇是“什么是绿祸”,另一篇则是“激进伊斯兰的挑战”,从正反两个角度,正式展开讨论“绿祸”,接着,该刊夏季号发表亨廷顿的著名文章“文明的冲突”,把讨论推向了高潮。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国和西方主流媒体更是直言不讳,“9·11事件”论证了亨廷顿预言的正确,而几年前,在美国一份盖洛普民意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美国人承认对穆斯林起码存有某种偏见。

金宏伟会长:的确如此,就伊斯兰教而言,强调暴力恐怖分子只是伊斯兰教中极少一部分,他们代表不了伊斯兰。这当然需要,但仅仅如此,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公众知道一个真实的伊斯兰教,而不是概念化的,甚至污名化与曲解的伊斯兰教,今天的伊斯兰教已是一个被严重污名化的宗教,在公众的眼里,在公众的潜意识里,更多的是与极端主义的理论,极端主义的行为相挂钩,如何让公众能够真正的了解伊斯兰教,这需要政界、学界与教界在这方面的努力,但更需要的是,伊斯兰教团体组织全方位的自我宣传,用文字,用语言,用行为。如果我们的宣传缺位,或者不到位,那么极易进入这样一个怪圈:通过歪曲极端化宗教引起社会对宗教的某种反感,这也就是达到了别有用心的那些人的目的与用意。然后,社会由这种反感而对宗教采取某种歧视,甚至采取各种方式压制对伊斯兰教“中正思想”正能量的广泛宣传与引导。这种歧视和压制引起宗教穆斯林信众不满,情绪与波动反反复复,或是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暗流涌动,甚至一触即发。长期下去,这种不满就会被宗教极端主义利用,一而再被利用,宗教遭到进一步歪曲,因宗教进一步遭到歪曲而引起社会对宗教本身进一步误解反感。这应该引起政界、学界、教界的关注。

陆纪鸿:一种坏的理论,如经巧妙包装,极容易蛊惑人心,反之,讲善的宗教,如听任随意解读,也可能变异,甚至走向反面。伊斯兰教是以和平为宗旨的,讲爱国、讲善行、讲宽容、讲中道,但由于我们缺少对内与对外的正面宣传,以至于大多数人对真实的伊斯兰并不了解。朦胧可以产生美,但朦胧同样也可以产生怀疑。好在无论是教界、学界还是政界,对这一方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前阶段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主题为“坚守中道、远离极端”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就是对这方面问题的回应。金会长,您作为上海伊斯兰教协会的会长,您感觉到上海在这一方面,可以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金会长:首先,要对教内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伊斯兰教是“和平”、“宽容”,让人容易接受的宗教,但宣传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上海穆斯林群体大分散、小集中,外来穆斯林较多的这一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针对性的宣传很难有效。其次,宣传要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目前上海的清真寺又是对外开放的清真寺,每星期五主麻不仅有本地穆斯林,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内其他省市穆斯林和外国穆斯林。上海伊斯兰教人士要认清、认准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提高文化宣传水平,在宣传中,要重视弘扬伊斯兰教是两世吉庆的宗教,是和平、宽容的宗教;要强调伊斯兰教提倡孝敬父母、善待近亲、和睦邻里、怜悯孤儿、款待旅客、诚实待人、不搬弄是非、信守诺言;要指出伊斯兰教在社会交往中,为正义而互助,为团结而合作,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在家庭生活中承担义务和责任,养成良好的互敬、互让、互勉的文明行为,促使社会稳定团结,世界和平安宁。第三,工作要有包容性,方法上要有多样性与针对性。要结合上海伊斯兰教工作的实际,尤其是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都市,历史上,先辈们为我们留下并传承了伊斯兰教中正之道的经验与方法。今天的我们,不但要传承,更应该与时俱进,应该积极努力用鲜活的事例来传播伊斯兰教的正能量。

陆纪鸿:近年来,上海外来穆斯林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已远远超出本市常住居民中的穆斯林人数,如何面对这一新问题?如何做好外来穆斯林的工作?让他们尽快融入上海,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恐怕将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上海伊斯兰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金宏伟会长:上海散居,流动的信众远多于常住信众,而外来穆斯林中,外国穆斯林也占了一定的比重。在外来穆斯林中,有担任电子信息、金融、房产、宾馆等企业的的高级主管,或在商海腾挪施展身手、长袖善舞的行商坐贾,为数不少;学界中的博士、硕士、大学教授也不乏其人;层次低者,文化程度上只有小学毕业,甚至文盲,并不鲜见;生活来源靠沿街贩卖,只能以小生意维持生计的也难计其数。如何加强对外来穆斯林的引导和管理,让这样一些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结构的外来穆斯林群体能为上海的社会稳定,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是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工作的重点。我们的思考是,首先,上海的伊斯兰教文化必须适应上海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上海伊协在小桃园清真寺、松江清真寺分别设立了“小桃园清真寺寺史室”、“古兰经展示室”、“伊斯兰文化展室”。与时俱进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穆斯林宾客,提高了上海伊斯兰文化的品位。《上海穆斯林》杂志是由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创办的内部刊物,目前,《上海穆斯林》杂志通常有教育、科技、经济、文明、讲卧尔兹、学术研究,人物述评、世界穆斯林、知识天地等专栏,除了有学习《古兰经》、“圣训”和教法、教义等内容外,还有时事、经济和文化问题的介绍和讨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受到了广大穆斯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其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外来穆斯林进行帮助和引导。清真寺是外来穆斯林必到之地,有事找阿訇,拜访伊玛目是外来穆斯林的传统习惯,上海的阿訇在与这些来访者无形中建立了一种天然的、深厚的情谊,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现身说法,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做了大量的接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每星期五与斋月,拥挤在各个清真寺里封斋、礼拜,听阿訇宣讲伊斯兰教教义的,绝大多数也是这些外来穆斯林。虽然都是穆斯林,笃信真主、恪遵教规,但由于文化层次、教派各异、地域观念与习惯不同而时常引发的对问题看法上的分歧。上海伊斯兰教一向以改良、创新、温和著称于教内,我们应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并以此陶冶、影响来沪活动的海内外穆斯林。

陆纪鸿:上海外来穆斯林人数众多,文化层次、风俗习惯、宗教门派各不相同,不同群体交杂相处,各种思想,各种流言,相互交汇,鱼龙混杂,面对这样的局面与挑战?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上海伊斯兰教界的教职人员需要的不仅是敢于担当,更需要的是具有担当的本领,所谓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二面性,困难产生智慧,时势造就英雄,上海历史上出过不少著名阿訇,或许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值得我们今天去思考,去反思。

金宏伟会长: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5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和整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念、文化形态、规范制度及社会风俗、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中国伊斯兰特色。上海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历史上曾出过不少著名的阿訇与热心的伊斯兰教的人士,如:达浦生、哈德成、买俊山、马金鹏、马人斌、张竹书、哈少夫、马晋卿、杨叔平、金幼云等,经过他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上海伊斯兰教界人士对推动中国伊斯兰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他们也为今天的阿訇,如何传承伊斯兰教中正思想的精神与正能量,如何抛弃个人利益与私心杂念,并一如既往地继承与弘扬伊斯兰教的真谛,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些都是今天我们需要思考并实践的重要话题。

    今日上海,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全球化的背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上海伊斯兰教人士应尽快适应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克服自身缺点,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哈德成曾说:伊斯兰教的精神就是在于通达,随情况变化而变化,也即是顺应潮流。

陆纪鸿:在新的时代里,我们如何去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时代要求教职人员,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阿訇的优良传统,开创上海伊斯兰教工作的新局面,金会长,您在这一方面有什么系统性的思考?

金宏伟会长:谈不上系统性的思考,作为一位从事了三十余年教务工作的阿訇,上海的伊斯兰教事业应该要有人传承,这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需要,也是我们伊斯兰教事业的需要。尤其是今天的我,更应该在此方面,为党和政府,为自己的伊斯兰教事业做些工作。本届伊协因教务工作需要,我们陆续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河南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宁夏等地引进了数位年轻阿訇。他们都是年富力强,有造诣、有学识的年轻阿訇。目前他们的宗教操守、宗教文化造诣都得到了各清真寺穆斯林乡老的认可。如何让他们能够在上海这座国际化的美丽城市,适应环境,更好地发挥好他们的才干,做好上海伊斯兰教工作。作为伊协组织,应该说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思考与努力,并积极地引导他们继承传统、爱国爱教、与时俱进、踏实工作。我坚信:上海的伊斯兰教事业在真主的祐助下,党和政府、信教群众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再接再厉,做出更多的成绩,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开创更好的未来。

 

US style='font-size:12.0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