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助力精准帮扶 推动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1-12-24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即日起推出“学习贯彻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栏,反映本市市、区民宗部门、有关单位学习贯彻情况。


助力精准帮扶 推动共同富裕

近年来,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百强企业,发挥“老字号”品牌优势和工艺美术行业专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做好民族地区教育技能培训扶贫工作,从简单“输血”变成有效“造血”

公司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工作机制,以少数民族地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为重点,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

2007年,建立以培训、教育为抓手的少数民族帮扶长效机制,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领衔,育苗帮扶少数民族地区技艺人才。在公司经营尚存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每年出资30万元资助15名德昂族学生参加“玉器珠宝加工”职业中专学习的人才培训项目,定期选拔优秀学生到上海开展针对性深化培训,至今累计为德宏培养了600多名玉石加工专业人才。

2014年,实现帮扶工作从以往简单“输血”向有效“造血”的转变,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芒市职业教育中心联手,共同开展德宏州少数民族职业技能教育帮扶项目,通过开设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职业中专班,以及专项帮扶资金50万元,给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

2017年,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细化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创新创业培训落地方案,提供师资、培训和部分经费,在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了“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形成了从学习、实践到就业、创业的一链式闭环帮扶工作机制。

二、发挥老凤祥品牌特色和技术特长,多措并举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积极推动各族学员加入行业协会等组织,参与各类展览和赛事评选,提升职称和技术等级水平,逐步培养出一批“懂工艺、会技能、好就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中有些人还成为云南省玉雕、首饰制作行业的佼佼者,获评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30余项。

老凤祥还积极响应黄浦区对口支援的工作要求,2019年起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共24个村寨资助590万元人民币。

自2008年起,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合金化抗变色银合金研究和“斯斑金”技术攻关,使饰品更具民族特色、美学观赏和收藏价值。下属玉雕公司专门针对藏族、傣族、新疆维吾尔族等地区文化特点,融合时尚元素,设计开发了系列民族首饰饰品,已创造了7000多万的销售额,在满足了新时期少数民族珠宝首饰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公司产品成为弘扬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靓丽载体。

三、弘扬“共创、共赢、共享”的企业理念,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老凤祥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营销网络开发建设,先后在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和青海、贵州、云南开设银楼门店305家,增加了少数民族就业岗位机会,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能享受体验到老凤祥产品和服务,加快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上述地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88亿元、21.52亿元、23.20亿元,在疫情期间还保持连续同比增长。同时,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职工的平等权利和风俗习惯,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鼓励各民族职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为企业、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