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说】黄浦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卢正:着力城市民族工作平台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01-07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将刊发本市各区委统战部的体会文章。
着力城市民族工作平台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浦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卢正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习近平总书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理念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区内少数民族成份多元,五大教场所齐全,是上海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区域和创新城市民族工作的前沿阵地。迈向新征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握“四个特性”,创新“四项重点”,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再创佳绩。
一、把握民族工作的政治性,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黄浦应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融合传承红色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着力发挥党的诞生地所在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以黄浦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通过现场教学、“微视频”等新型培训方式,探索开设一批具有统战特色、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品教学课程。通过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引导群众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开拓民族文化传播阵地。支持各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深化拓展民族文化宣传阵地功能,发挥区域内回民小学、回民幼儿园等学校以及民族文化活动团队的宣传教育作用,面向市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风俗、文化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制作一系列反映新时代民族工作辉煌成就的民族话剧、民族音乐剧,推进民族文化宣讲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在豫园、文庙、城隍庙等重点场所,开展具有海派老城厢文化特色的民族公益活动,进一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凝聚和弘扬民族团结的时代力量。
二、把握民族工作的群众性,创新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工作归根结底是人心工作。要把维护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族工作融入城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总体布局,深化民族工作品牌创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深化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创建。打造“小刘热线伴你行”志愿者工作室升级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领域社会组织参与日常运作,与街道社区、民族联分会加强联动,把专业服务、惠民政策“送上门”,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继续探索来沪少数民族服务站点建设,按照管理网格化、服务网络化的目标,依托社区“三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个一”(一条热线、一个窗口、一本指南、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个特色)平台,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共用,为来沪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探索打造民族事务服务平台。会同科委、城运中心、各街道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建设“黄浦区少数民族人口管理系统”,提供民族群众信息采集、查询、统计、分析等信息综合管理功能,通过“大数据”全面掌握来沪少数民族的居住、生活和工作需求。探索推动“互联网+”民族事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精准快捷的便民惠民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把握民族工作的全局性,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黄浦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金融、专业服务、商贸等行业集聚,应着力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创新协作模式,有效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对口支援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上彰显新成效。“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关乎民族发展全局的大事。会同区合作交流办等部门,加强与对口支援地区民宗部门的对接联系,组织企业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共谋发展良策。引导统战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对口支援西部民族地区伟大事业,通过产业帮扶、公益慈善、智力帮扶等形式拓宽帮扶模式,全力帮助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办好“友谊情不息、梦想再出发”——黄浦、普洱、玛多三地民族一家亲夏令营,深化“云上看沪滇·浦江同舟行”直播项目内涵,构筑天南地北一家亲、民族团结齐奋进的良好局面。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体现新作为。加强与嘉兴市、丽水市、南通市、无锡市等长三角市、区的合作联动,通过经验交流、人才培养和民族工作品牌创建,实现信息互通、要素共享、共赢发展。组织黄浦民族界代表人士赴江苏、浙江、安徽实地调研,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搭建长三角中心城区民族企业参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民族企业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四、把握民族工作的法治性,构建多元治理格局,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推动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构建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城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梳理完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清单,协同解决城市民族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做好管理、服务和保障,指导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助力与民族地区的产业联动协作。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支持打浦桥街道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升级改造,持续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会同科研院校深入开展工作调研,指导豫园街道来沪少数民族联络站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基层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创新,加快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