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说】徐汇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秦丽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1-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将刊发本市各区委统战部的体会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徐汇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秦丽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徐汇区现有少数民族成分52个,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4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8万人,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区总人数2.2%。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构建中心城区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在全区13个街镇成功创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开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品牌,努力为城市民族工作提供更多“徐汇范本”。要做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一、把稳思想之舵,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一是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依托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宗工作组,夯实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区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中央、市委民族工作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二是思想引领进一步深化。举办徐汇区民族工作培训班,组织统战干部、社工、区民族联代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开展民族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特色活动,使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政策宣传进一步拓展。深入做好民族法制宣传“四个一”:通过一块宣传展板、一场民族法制宣传讲座、一次民族法规知识竞答、一次民族工作专题学习交流形式,积极拓展徐汇民族法制宣传渠道,营造“知法、懂法、学法”的良好氛围。

二、深挖优势资源,统筹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足徐汇历史文化、教育、医卫等优势资源,统筹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依托文化资源。依托徐汇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参访徐汇统战主题展览、统战纪念场所,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是挖掘教育资源。结合徐汇大院、大校资源丰富的区域特点,发挥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资源优势,成立少数民族高级人才讲师团,深化区民族联与10所高校的结对共建项目。三是整合医卫资源。成立区民族联医卫分会,组织少数民族医卫人才开展义诊、讲座、对口支援等活动,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少数民族人士更好了解社区、融入社区。

三、铸牢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在全区13个街镇被评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是培育民族团结进步项目。推进区少数民族联合会4A级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培育徐家汇街道豪庭社区已持续8年的“牵手格桑花共筑汉藏情”公益项目。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基地耶里夏丽有限公司示范引领作用,向全社会传递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二是做好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专业优势,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促进徐汇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良好氛围。三是打造校园教育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纳入区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发挥中小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聚焦基本国情、立足课堂教学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涵。发挥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努力向师生传递民族团结进步理念。

四、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建设社区共有精神家园

依托徐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数字化社会化精细化水平。一是依托“三个中心”服务。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就医、就学、就业等公共性、普遍性的民生问题纳入其中,按照相关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对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产生的差异化需求,采取个性化服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完善“三级联动”机制。完善党建引领、部门合作、互相借力,区、街镇、社区(村居)“三级联动”的机制,运用《徐汇区街镇统战工作指导》对社区民族工作进行具体指引,促进社区管理精细化。三是用好“三社联动”载体。运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力量推动嵌入式社区建设,积极推动“一街一品”建设,结合社区特色为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就业、联谊交流、语言学习、法律维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