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说】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顾定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静安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将刊发本市各区委统战部的体会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静安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顾定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的历史起点上,静安区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务实开拓,守正创新,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静安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大统战思维,积极构建我区城市民族工作齐抓共管大格局

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大势与大局,坚持大统战思维统筹推进工作开展,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一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区民族和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为民族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组织领导与制度保障。二是构建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区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三是完善部门评价考核体系。将民族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区民族和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做到工作项目化、评价指标化,确保责任落实落地。

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依托静安民族工作基础好、特色品牌多、社会组织发达优势,聚焦社区、学校、楼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一是提升社区民族工作品牌新内涵。充分发挥“百灵民族合唱团”“老买热线”“老达工作室”等一批在全市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民族工作品牌优势,辐射带动全区14个街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有效形成“一街一品”,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二是探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上海市回民中学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总结推广育才中学“培育文化认同、厚植爱国情怀”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探索,积极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全市首个民族学校与社区结对共建品牌项目“上海也有我的家”,打造社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学校与社区民族工作的联动发展。三是构建楼宇社会化创建新模式。总结以“白领驿家”为代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组织动员楼宇企业、白领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机制新方法,深入开展国家民委重点扶持项目——“上海白领与新疆青少年共同成长”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发动社会力量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格局。

三、坚持法治思维,创新工作手段,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守牢底线,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二是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加强城市民族工作规律研究与制度建设,加强对街镇社区民族工作的指导与协调,细化街镇居村目标责任,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完善民族事务“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在全市率先将民族宗教事务全要素纳入“一网统管”平台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流程再造,强化数字赋能,加强部门协同,发挥数字化平台“观、管、防”积极作用,不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综合治理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