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本市宗教界代表人士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发布时间:2022-12-23

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悟端

第一,关于佛教中国化。佛教从晋代就倡导“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等论述,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表达、服饰、建筑、佛像表达、经典翻译,包括梵音的念诵上都能提现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要学习人文精神,打造复合型人才团队。其一,要领会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提升自身软实力。其二,我想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种意识”来概括。“一个中心”就是学佛修行目的是为了成佛,但是成佛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就是佛教的精神和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就是“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在日常讲经弘法当中,要与当下社会人文精神和社会的政治体制机制紧密结合。“三种意识”就是要加强责任担当意识、团队意识、人文养护意识。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其一,要从政治引领和政治认同的角度科学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其二,要讲团结。我想团结不仅仅涉及到人和人的团结,寺庙和寺庙之间的团结,更重要的也是宗教和宗教之间也要倡导团结精神。遇到不团结的声音,我们要敢拿出来说,我们只有知道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另外我想,讲好中国故事和佛教的故事应该要注重到海外去。如果只是自己在寺庙讲,人家听不到这个故事,只能自己讲,自己听,我觉得走出去相当重要。

最后用4句话来总结:民族团结中国盛、国家富强现代化、社会奋进新时代、宗教坚持中国化。


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论断,是推动宗教健康传承的根本保证和遵循。道教教义思想发展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百年来之变化,这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现实逻辑。道教自身在中国历史每个关键节点都会进行自我变革,自我调试,以因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逻辑。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推进的系统化工程,这涉及到道教信仰、教义思想、教团组织的方方面面,这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系统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论断,是我们道教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根本,是加强全面从严治教,抵制商业化倾向,保证道教健康传承的有力保障。

上海自19世纪以来逐步发展为远东大都市,在当时的上海,高道云集如过江之鲫,众多全国性地方性道教团体在上海成立,近代道教的很多改革主张也在上海提出,这与上海本身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上海大都市中的道教,更应该与这座城市一起成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排头兵先行者。

我们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把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作为自觉的行为,推动道教教义思想的当代转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实施路径,进一步发挥道教“厚人伦、移风俗”的社会教化作用,弘扬道教济世度人的慈善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宗教故事,提升团结带领信众的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白润生

我国宗教中国化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历史上有的宗教也曾传入中国,因为未能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最后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一个外来宗教想要在中国社会生根开花,本土化、中国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它应当成为宗教界的一种文化自觉,若非如此,便不能生存与发展。伊斯兰教早在唐朝初期就传入中国,在中唐时期就有来华穆斯林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甚至应试科考中榜,没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这是难以做到的。至明清两代,中国伊斯兰学者开展“以儒诠经”土化运动留下来众多的汉语经典著述,直至今日一直影响着中国穆斯林的信仰和世俗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国伊斯兰教要继续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伊斯兰教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永远在路上。事实上不仅仅宗教,一切外来文化思想一旦传入中国,必然的要与中国社会融合相通,才能够充满生机。

作为宗教界代表人士,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团结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 许玉英

第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服务大局。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党和国家今后的目标,规划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中国宗教界的一员,站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前,面对世界动荡,西方围堵,疫情反复等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要站稳立场、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落实“两个责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天主教界一项长期重要的政治学习任务。

第二,要求同存异、任重道远、见证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三次提到宗教工作,亲自参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为我国宗教工作和宗教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使宗教融入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适应,才能实现中国化。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归属感,增进“五个认同”,宗教界要正确理解、真心体会本教教义的本质,发挥好本宗教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加强团体建设,落实“两个责任”,努力发挥宗教界桥梁和纽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我们要以此为长期任务和首要目标,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姜茜莉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个人觉得要居安思危,要加强人才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宗教工作的特殊性,要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基本维持教职人员的稳定,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加强宗教界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不断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