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08
日前,长宁区民族联教育分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建青实验学校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分会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开启了做好民族工作的新征程。
长期以来,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在全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坚持育人导向,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长宁区教育系统立足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了多种形式和类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一是融入课堂教学。比如建青实验学校和云南金平县第一小学、北师大克拉玛依附属学校的师生通过云视课堂,同上《花开天山 情满新疆》主题班课。二是融入主题活动。比如长宁区实验教育集团发起“‘衣’份温情 让爱暖冬”活动,向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山区的贫困儿童捐赠衣物,学生们在活动中互通书信,增进感情和友谊。三是融入校园生活。比如市三女初开展民族文化专题宣传,适存小学以“讲好民族故事,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开展“嗨翻民族宫”校园文化节,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各民族特色文化。
二注重真情关怀,助力各族学生健康成长
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立足本职,注重真情关怀,推动民族学生更快适应城市发展,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一是开展融合教育。复旦中学每逢传统节日安排清明包青团、端午品粽子、中秋做月饼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坚持师生结对。云南红河空乘班的学生与老师一对一结对认亲,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民族学生成长,特别在入学、毕业、寒暑假和民族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关爱活动,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安心发展未来。
三培育专业力量,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团队
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鼓励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学教法研究,通过学生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团队。一是倡导鼓励各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比如,音乐课教唱民族特色歌曲,体育课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美术课创作民族团结画作、语文课开展民族相关主题征文等,形成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学校各科教师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育人团队。二是以“青言青语”“童言童语”讲述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比如复旦中学民族班的学生以戏剧专场形式,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民族团结故事,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建团百年青春誓言”“喜迎二十大,说说心里话”“未来演说家”等演讲比赛活动,鼓励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积极参加,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润物无声、久久为功。长宁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