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筑基”工程 金山区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 发布时间:2023-09-11

创新背景

自2012年启动“同心育才——统战知识进校园”工作以来,金山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办、区教育局三方联动,注重青少年“筑基”工程,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工作走深走实。


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三级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区、部门、学校”三级联动机制,合力抓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区级抓统筹,先后三次修订、编印《青少年统战知识读本》,形成《金山区关于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以打造“家在上海 安居湾区”品牌活动为契机,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总体部署。

部门抓推进,以“计划引领、科学施策”为原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抓手,制定年度推进方案,做到目标清晰、内容明确、课程落实、保障到位。

学校抓落实,各中小学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中华文化月活动、民族团结公开课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完善课程体系  推进教育资源整合

金山2.png

纳入师资教育培训计划,在各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增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知识等内容,指导各学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发挥思政学科课程优势,指导全区中小学以《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等课程为主平台,推进“三个1+X”课程,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个“1”即一本书(读本)、一堂课(课堂教学)、一支队伍(教师),“X”指各学校结合学科建设、班队活动主题、学校特色等实际开展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累计编写、更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案近240篇。

放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效应,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市、区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坚持三全育人  丰富融合教育内涵

金山3.png

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原则,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

聚焦基本国情,以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晨午会、校园广播电视台等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

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各中小学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族学生共同参加的专题教育、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等文体活动,并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推动互观互学,邀请市民族宗教局、市教育局来金指导各中小学开展交流座谈,指导学校间通过互观互学与结对共建促进成果转化。

注重典型引领  深化特色品牌培育

金山4.png

培育一校一品,指导金山中学新疆班以跨班学习、走进社区等方式开展融合教育,成立金山中学新疆部京剧班。挖掘上海师大二附中“走进大山”、罗星中学“爱的接力”、朱泾二小“走进那柯里”、海棠小学和前京小学“行走的 LOVE”等实践教育资源,发挥辐射效应。

助力教育帮扶,深化职业教育“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推进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沪滇合作、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精准扶贫项目。选派教师支教民族地区,自2018年以来,我区共向云南普洱派出支教教师124人。

推进文化交流,组织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华文教育基地”主题夏令营活动,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


工作成效

金山5.jpeg

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彰显

全区60余所中小学9000多名在职教职员工、52000多名在校学生实现统战知识进校园全覆盖,通过统战知识课程、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方式,培育了全区中小学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了“五个认同”。

中华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每年有300多名学生通过各校的民族知识、中华文化知识竞赛选拔,进入区级决赛,以赛促学让青少年能自然而然地去认识和感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了中华文化自信。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

金山中学新疆部先后获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各族师生在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和文化交融过程中,深切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元包容和交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