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论道|佛教中国化实践如何更进一步?人间佛教思想是重点抓手 发布时间:2023-10-13
“人间佛教思想是推进佛教中国化实践的重点抓手,也是当代中国佛教事业健康传承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9日在上海玉佛禅寺主办的“海上论道·觉群论坛”暨“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论坛”上表示。
本次论坛围绕人间佛教与佛教中国化、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等议题展开研讨,开设“人间佛教的历史与展望特展”,通过研讨、合作联动及特展的形式,共探新时代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
两千多年前,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人间佛教思想是从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而来。20世纪早期,太虚法师提出“人生佛教”,后发展为“人间佛教”理念。
演觉法师在致辞中提到,上海是人间佛教的重要理论探索和实践地之一。百年以前,以太虚法师为代表的高僧在此驻锡演法,创立觉群社,创办《觉群周报》,培养僧伽人才,开启了人间佛教的实践之旅。赵朴初居士在上海时也曾拜访太虚法师,共话人间佛教未来发展。
在太虚法师之后,人间佛教的内涵和特色被不断阐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人间佛教事业欣欣向荣,中国内地(大陆)亦发展出自身的人间佛教特色。
演觉法师表示,本次论坛是上海玉佛禅寺探索人间佛教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希望上海佛教界以此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努力开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新境界。
玉佛禅寺是上海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窗口。21世纪以来,玉佛禅寺提出“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实践理念,继承前辈遗志,在多元弘化、友好交流、慈善利生等方面发挥人间佛教思想在当代的社会价值。
民众在上海玉佛禅寺参观“人间佛教的历史与展望特展”
新征程上,如何推动佛教中国化更好更快发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表示,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佛教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人间佛教的思想为佛教中国化提供了抓手,守正创新的开拓为佛教中国化提供了信心。上海玉佛禅寺将继承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不断丰富人间佛教的制度性、大众性、社会性、现代性、文化性,使佛教的真义驻于人心、行于世间。
如何让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社会更适应、更融洽?在觉醒法师看来,这是继续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重点,有赖于对人间佛教所包含理论内核和实践途径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再探讨。佛教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持续的、动态的中国化进程中发展融汇。“我们要坚持守正,始终秉承人间佛教以人为本、扎根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价值取向,更要坚持创新,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以更好契合宗教中国化要求,建构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陈昶表示,本次论坛以人间佛教作为推进宗教中国化生根的沃土,构建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探索新时代人间佛教实践道路,希望佛教界积极弘扬佛教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丰富遗产,在佛教中国化工作中着力匡正教风、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规范管理、守正创新,推动佛教实现现代转型,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人间佛教思想研究联盟暨长三角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人间佛教思想研究联盟暨长三角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揭牌成立,雪窦资圣禅寺、玉佛禅寺、南普陀寺、定慧寺、缙云寺、西风禅寺等联盟成员将开展人间佛教思想的学术研究,探索佛教中国化实践道路,使与人间佛教相关的寺院之间加强学术交流,推进学术资源共建。此外,由上海玉佛禅寺最新编纂的志书《玉佛寺志》正式首发,综合呈现玉佛禅寺历史与现当代上海佛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