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着眼“四个结合”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10-20

近年来,上海市虹口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虹口区民宗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指导宗教团队和场所着眼“四个结合”,积极开展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在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中国化道路上取得新成效。

据虹口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虹口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与强化宗教人士思想引领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和谐寺观教堂相结合;与助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相结合;与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虹口1.jpeg

虹口基督教中国化展示厅启动仪式。虹口区民宗办供图

“我们把强化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年会同虹口区社会主义学院集中组织宗教工作理论培训班。”虹口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说,大力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虹口区民宗办引导教职人员和广大信众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譬如,结合开展“海上论道”活动,虹口区民宗办指导宗教教职人员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讲经讲道、教义教规的阐释中,引导信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自觉维护者和积极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促进者。”

虹口2.jpeg

虹口区基督教联合虹口区慈善基金会举行爱心助学捐赠仪式。虹口区民宗办供图

  以创建文明和谐寺观教堂为牵引,虹口区民宗办狠抓《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注重从人员使用、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安全建设等入手,指导该区宗教场所不断提升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水平。

据悉,虹口区6个宗教场所中的佛教下海庙和基督教景灵堂被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评为五星级文明和谐寺观教堂,其它4家被评为四星级文明和谐寺观教堂。

虹口3.jpeg

虹口区举办“学习百年统战历史 践行爱国优良传统”宗教界征文交流会。虹口区民宗办供图

同时,充分挖掘虹口基督教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鸿德堂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和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今年9月建设启用了基督教中国化展示厅,为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示范引路。

“我们引导各宗教团体和场所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对口帮扶、助学敬老、灾害援助等奉献爱心活动,以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影响感召广大信教群众相互关爱、发展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作用。”虹口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说。

虹口4.jpeg

下海庙助力虹口区对口支援脱贫攻坚项目。虹口区民宗办供图

记者了解到,佛教下海庙积极参与虹口区对口援建工作,先后向云南省马关县11所学校和贵州赤水市白云小学捐资,用于学校硬件设施改造工程;基督教景灵堂、佛教下海庙与市慈善基金会虹口分会合作设立助学专项基金,每年为虹口区困难家庭学生捐资助学;近年来,在青海果洛地震、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河北涿州洪涝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虹口区各宗教团体和场所均纷纷伸出援手,积极捐款捐物。

虹口5.jpeg

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基督教鸿德堂。虹口区民宗办供图

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与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方面,虹口区民宗办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人才队伍,夯实宗教中国化工作的基础。

据介绍,该区选优配强各宗教团体班子和场所管理团队,团体班子40岁以下的人员占比近50%,通过岗位牵引交任务、压担子、传帮带,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队伍。支持鼓励虹口区宗教界积极参加“海上论道”征文演讲活动,虹口区民宗办会同各宗教团体和场所,先后举办以“学习百年统战历史践行爱国优良传统”“爱国爱教进而有为”为主题的征文讲经讲道交流会。三年来,虹口区共选送10余名教职人员学习深造,有效提升了宗教教职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