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延续”——上海大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22
2015年,上海大学离退休党委推荐退休第32支部10名退休党员成立了“爱的延续”团队,与法学院10位来自新疆的学生结对认亲。8年来,上海大学“爱的延续”结对队伍不断扩大,结对学院、部门已有5个,结对学生从10名发展到310余名,结对教师从10名发展到67人次。在结对过程中,退休干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指导学生日常生活的的关爱中,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为培养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传递正能量,做结对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
退休干部们把帮助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四个、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们注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把学习同明天能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民族繁荣、祖国昌盛、人民幸福结合起来,不断汲取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要永远感恩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在学校,要立志做为国争光,为民奉献的莘莘学子,走上社会,要成为党和人民期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乐于把聪明才智服务社会,奉献人民。老同志们积极传递正能量,担当起结对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
二、贡献智慧力量,做结对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
相比较而言,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困难较大。退休干部们针对结对学生的特点,多途径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自己的治学经验和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学生,悉心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做好学业规划。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激发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自信心。他们鼓励学生扩大社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交往更广泛、能力更强劲,感觉更自信。正是在退休干部们的关心和指导下,结对学生的成绩不断取得进步,顺利完成了学业。
三、创新教育内涵,做结对学生生活中的知心人
结对学生远离家乡到上海大学来学习,没有亲人照顾、社会交往范围有限、生活习惯不适应,汉语交流能力、文化基础都较弱,学习、生活面临很多困难,对这个特殊大学生群体关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退休干部们把结对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家”一般的温暖,平日里时刻牵挂在心,逢年过节给他们送上一些传统食品和礼物,以各种方式给学生送上祝福和惊喜。即使在疫情三年期间,老师们也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同学们保持联系,嘘寒问暖。同学们也把结对的老师当作亲人打开了心扉,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生活上有什么不便、思想上有什么困惑、对前途职业上有什么打算,甚至在爱情、交友上有什么问题,都无话不谈。师生成了忘年交、知心人。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他认为教育就需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这个项目所选取的退休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在管理岗位或者教育岗位上奋斗多年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思政工作经验,有较长的党龄,对学校、对教育、对学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正是秉承这样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正确地把握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内在需求,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更有亲和力,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信服,创新了教育内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莘莘学子奔前程,报效祖国进行时
新的学生不断加入,老的学生陆续毕业。“爱的延续”结对项目中,有5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名学生获奖学金、荣誉称号,5名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直研、留校任辅导员;有的在上海找到了稳定的工作,90%的学生回到家乡参与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着上大人的力量。结对学生毕业后也一直保持着与结对的老师的互动联系,时时向老师们汇报他们工作上的成绩,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喜悦,怀着感恩的心和被老师们温暖所给与的动力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