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普陀:以制度强化民族宗教工作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23-12-25

  2023年以来,在市委统战部领导下,市区两级民宗部门共同努力下、民族宗教工作守正创新,民族宗教品牌持续深化,各区民宗工作亮点纷呈,全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多项工作得到来自中央、市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即日起,“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各区民宗办今年工作回顾总结,敬请关注!

回顾2023.png

  区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普陀区“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分解细化各相关委办局、街道镇的任务清单,明确民族工作品牌建设工作行动机制和工作抓手,为推动创建“靠谱石榴籽 妥妥一家亲”普陀民族工作品牌强化制度保障。以举办普陀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围绕“弘扬民族体育 振奋民族精神 促进民族团结 构建社会和谐”主题,28支来自全区各委办局、街镇、团体、学校、企业等单位队伍参加了运动会,各族群众在赛场上拼搏努力、团结协作,推动了“家在上海”“靠谱石榴籽 妥妥一家亲”品牌的广泛推广。“我和我的民族故事”专栏已经推出7期系列节目,区老干部局制作“老声青谈”节目,通过讲述来自不同领域、民族和年龄的新上海人融入上海、建功立业的经历、心声,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同时,努力宣传营造“家在上海”的温暖。

  制定《关于加强普陀区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到处级领导干部主体培训班次、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区委多次在常委会、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学习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区领导为主体培训班授课,委办局、街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和社区教育内容,依托区社会主义学院讲师团资源,为所属干部、职工、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座,从党委机关、领导干部、社区群众等多个维度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共识。

  建立普陀区内国家、市、区、街镇四级联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格局。区委统战部、宣传部、区民宗办联合评选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家,推选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家,各街道镇依托社区、园区、楼宇的统战工作阵地,探索建设嵌入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联系点、教学点、实践点等,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覆盖面。

  区教育局、区民宗办通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守好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两个阵地”,培育干部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校外辅导员队伍“三支队伍”,坚持注重聚合多元主体、注重选树示范典型、注重深挖教育资源、注重拓展教育范围“四个注重”的“一二三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体系,在全面培育爱国情怀、全面覆盖学生教育教学、全面建设专业团队、全面提升育人效果方面,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以“海上论道”品牌建设为牵引,创建“苏河论道”普陀宗教工作品牌。“苏河论道”活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思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悟出爱国爱教的教义经典、践行服务大局的作用发挥”为主题,推动培育“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区基督教两会联合浦东、黄浦基督教两会创建了基督教中国化“同心源”品牌,举办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培训班、“同唱一首歌,同爱一个国,同走基督教中国化道路”中国圣诗欣赏会等活动,成立同心源基督教中国化实践基地;玉佛禅寺“海上论道·觉群论坛--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论坛等工作,形成百篇人间佛教理论研究论文集,成立“人间佛教思想研究联盟暨长三角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不断充实丰富“苏河论道”品牌形象。

  鼓舞和激励宗教活动场所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场所规范化管理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宗教财务会计电算化要求,做到定期汇报报表,接受监督管理。组织抓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学习贯彻工作。建立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1+10+N”(即组织1次区级活动、建立10个街道镇宣传阵地、开展N项活动)工作模式,在全域分层分级、全面推进展开各项教育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