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职业培训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4-01-11

  实施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就是立足“双向流动”,创造和优化让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资本要素优化供给的条件,让每一个外出就业创业的群众都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交融的种子。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作为对口帮扶结对地区,长宁区与红河州金平、红河、绿春三县持续开展“山海协作”。除“红河蓝天筑梦计划”“山里娃踏上风火轮”等具有特色、富有实效的项目品牌,长宁区中小民营企业也在积极为民族地区发展添智助力。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民族联分会副会长,上海晨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首席技师郝龙以自身汽车维修技术专长,积极投身“山海协作”,为乡村培养、孵化汽车维修技能人才,并推荐毕业学员到上海就业,实现从家门口到校门口到厂门口的有效衔接。

长宁1.jpeg

  叉车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增长,叉车工作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技能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学习上手。在两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郝龙着手在云南创建上海长宁区培城对口帮扶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基地,开展叉车驾驶与维修的技能培训。2020年8月,第一期学员培训班开班,42名学员参加培训,为了给予当地学员最好的教学条件,郝龙在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基地搭建了两间共可容纳百人的多媒体教室,搭配LED大屏、书桌、音响等,以良好的硬件设施助力学生学习。教室可用于远程授课,上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们提供远程教学,从前期的学习,到后期上海公司的面试考核,都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基地还和云南当地一所做叉车驾驶鉴定学校联系,开展实训工作。培训通过考核后,发放特种作业叉车证书。截至2023年,共计112名学员参加技能培训。

长宁2.jpeg

  职业培训是手段,关键是促进就业。长宁区政府与云南红河州对口牵线搭桥,多部门合发力与企业合作,为学员安排就职企业,让乡村汽车维修技能人才走入城市。日通物流、安吉物流等大型企业每年可为基地培训合格学员提供来沪就业岗位100个。为切实帮助各族群众“走得出、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基地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开展基础知识课,教授学员物理和数学知识,并进行普通话教学,从考证、交通,再至来沪住宿,培训基地都提供了资金资助。马王是来自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苗族大男孩,家庭深度贫困,是“叉车驾驶与维修定向就业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他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克服了语言不通及文化知识薄弱等困难,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了来沪就业优秀学员的代表。现在马王成为上汽集团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的一名骨干叉车驾驶员,继续在为自己的“上海梦”增砖添瓦而努力奋斗。

长宁3.jpeg

  近年来,除了职业技能培训孵化基地,上海晨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还通过“千村计划云课堂”,面对乡村青年传授汽车维修相关技能知识,鼓励青年通过汽车维修技术创业就业,累计技能培训1万人次。

  据长宁区人社局统计,2023年云南红河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沪就业1875人(含稳岗)。长宁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新平台、扩展市场新空间、提供服务新便利,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