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话团结”长宁区爱心寒托班首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开讲 发布时间:2024-02-02
“名师话团结”是由长宁区民宗办、区教育局、团区委主办,旨在打造高质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并向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寒暑托班、社区推广。
1月26日下午,上海复旦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贾晓瑾老师为长宁区新泾镇爱心寒托班带来一节“话团结”的语文课——“石榴”。
为打造适合寒托班内小学1-5年级学生的课程,贾老师经过充分准备,从课件、学习单到教具,都是既直观又别具深意。同学们首先从“音”和“形”学起,读一读,写一写。
随后,从一文一诗中,同学们了解到了石榴的来处和样子。
“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博物志》
“榴枝婀娜榴食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唐)李商隐《石榴》
贾晓瑾老师从石榴籽的形状讲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各不相同、特色鲜明,从石榴籽们紧紧相拥的形态延伸讲到我国各民族之间“和平、谦让、团结”的优秀品质。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各民族会有这样的品质呢?”
同学们的回答让人惊艳:“因为石榴里面空间有限,石榴籽互相嵌合才能更好地生长···”,“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
贾晓瑾老师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各国互通有无、促进发展,讲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在同学们心里种下了一颗“三交”的种子。
最后,同学们共同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教学过程中,寒托班的同学们始终情绪饱满、兴致勃勃,主动思考、积极表达。
寒假期间,长宁区民宗办将继续推动“名师话团结”课堂陆续开设到各社区爱心寒托班,让学生们在家门口就能够聆听到优质的思政、德育课程,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