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普陀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4-06-2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6月11日下午,由普陀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区委党校、区民宗办共同开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案例教学课程在区委党校正式开讲。
普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魏静出席课程教学活动,听取了课程讲授、案例分析、学员交流等全过程情况,并对做好下一步统战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普陀区民宗办,区委党校负责同志参加。课程由区委党校调研室主任、副教授陆迪民主讲,在普陀区第47期处级干部进修班上首次推出,学员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并交流。
魏静指出,要全面学习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要立足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工作重心下沉社区,工作重点聚焦融合,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魏静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助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等方面彰显作为和担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普陀区社院联合区委党校、区民宗办在全市率先开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案例教学课程,共同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课程。通过整合历年民族工作领域以及普陀区“家在上海”民族工作典型案例,打造案例教学精品课程,提升民族工作水平,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协同联动,“一体化”专项推进
发挥“联合党校”办学优势,由区社院、区委党校、区民宗办共同组建案例教学课程开发工作组,做到工作内容项目化、工作主体责任化、工作落实节点化。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社院院长魏静多次听取进展汇报并给予指导,帮助工作组与时俱进把握新要求、开拓新思路。区社院整合市民宗局相关处室、市社院及民族工作领域专家力量,不断提升课程开发专业性和严谨性。区委党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撰写课程大纲,打磨课程案例,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坚强保障。区民宗办深入社区、园区、校区,充分挖掘真实生动案例,“现身说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多部门协同联动、群策群力推动案例教学课程开发迈向新起点。
走访调研,“精准化”选取案例
为了更好地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路径结合点,合理选取一批代表性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意义的典型案例,区社院先后召开4场课程建设调研会,围绕对口帮扶、产业发展、教育文化等方面,赴区合作交流办、上海市晋元中学、月星集团走访调研,深入挖掘“家在上海”“家在普陀”的幕后故事,让课程案例更接地气、有人气,讲好各族群众扎根普陀的成长历程、建功立业的心得体悟、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互融互通的真挚情谊。
评估指导,“专业化”提升实效
根据课程开发进度,工作组多次邀请市民宗局相关处室领导、市社院及民族工作领域专家莅临指导、把脉问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并给予改善建议。科学的内容整合、规范的教学指导、系统的内涵梳理,让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能够抓住核心、抓住要点,合理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入脑入心,力争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下一步,区社院将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纳入统战各类培训班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分类化宣讲阐释;另一方面,着重充实完善“案例库”,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学员特点,选取生动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讲好团结故事,凝聚奋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