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党组书记王珏:构建各民族互嵌共融的上海家园 发布时间:2024-12-16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为上海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更有力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地方民族工作部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把握上海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要求,带着问题学、代入实际学,在加快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推动各民族互嵌共融,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上海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开展一系列探索实践。
始终坚持民族工作的正确路径。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上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成立市民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着力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每年6月开展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挖掘全市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关资源,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上海城市治理各项工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抓牢街镇、学校两个重点领域,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区工作面,形成“两点一面,三级联动”的基层民族工作格局,用好市民驿站、睦邻家园、邻里中心等平台,促进各民族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在“六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楼宇、进园区。推进创建工作的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着力打造具有上海特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实践体系,将其建成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点、青少年参观交流的交互体验点、社区民族联谊活动的现场实践点、各族群众来沪的旅游参观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场展示点。
▲2023年,上海市推出“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展示上海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奋进新征程上人心凝聚、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图片来源: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官网)
发挥“家在上海”品牌载体作用。通过开展“家在上海”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建设,从民族工作的机制、路径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把城市治理共同体理念体现在民族领域各项工作中。构建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四类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发挥社区基层党建作用,推动全市街镇、居(村)委会、住宅小区、楼宇大厦等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阵地;发挥学校思政教育作用,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发挥企业就业主体作用,既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又定点定向招收各族群众来沪就业。发挥社会组织平台作用,把“两企三新”力量打造成实体化民族工作阵地。探索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多维实践路径。开展“结对认亲”,促成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开展广泛结对。推进“地校共建”,促进学生更好了解上海、更好地融入城市。推动“社区融入”,建立各类服务保障机制、“家门口”社区就业服务站等,组织常态化社区协商议事和社区志愿服务,解决好来沪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接续奋斗启新程,砥砺奋进再出发。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上海的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大统战格局优势,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的作用,确保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抓得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022年11月15日,东华大学携手华阳路街道举行“家在华阳回家日”活动(图片来源:东华大学官网)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贯穿到城市民族工作全过程,深入实施民族团结交融行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文化有形有感有效融入各族群众工作学习、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各方面。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族群众日常工作与学习生活中,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明新风培育、学雷锋志愿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行动,营造同心同向的氛围。着眼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进建设复旦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推出上海“三交史”史料汇编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扎实做好“走出去”的民族工作。立足“四个放在”,坚持服务全国、发展上海,按照东西部协作方向目标,配合相关地区和部门,持续用力、下大力气做好人才帮扶、智力帮扶,让更多本地人才的“种子”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火种”,在产业合作、消费对接、文旅交流等方面加大优势互补,实现发展共赢。
全力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人民城市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努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继续以“家在上海”品牌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构建“四个人人”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凝心聚力把上海打造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推进数字赋能民族工作,将民族事务纳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推进民族事务的数字化治理。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作者王珏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