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古币话千年!新疆出土的每一枚钱都是“大一统”的生动注脚 发布时间:2025-04-17

  中国古钱币

  不仅是贸易的媒介

  更承载着3000年的文明记忆

  在新疆的戈壁黄沙之下

  沉睡的钱币正讲述着

  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史诗

▲库车出土的古钱币群像。新华社发

  ▲库车出土的古钱币群像。新华社发

  泉铸岁远:血脉相连的3000年

  海贝串起新石器时代的“朋友圈”

  哈密、鄯善史前墓葬里的贝壳

  印证着西域先民与中原的交往

  龟甲作币,龟贝为饰

  藏着同样的华夏审美基因

▲陈列在新疆博物馆的鄯善县二塘沟墓地出土的海贝,距今2700年至2200年。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陈列在新疆博物馆的鄯善县二塘沟墓地出土的海贝,距今2700年至2200年。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金属铸币的文明纽带

  西汉五铢散落天山南北

  北齐常平藏身吐鲁番故城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深藏玄机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孤军

  铸造钱币维护当地社会秩序稳定

  续写大唐传奇

▲大历元宝正面特写。图源:宝鸡市文物交流中心

  ▲大历元宝正面特写。图源:宝鸡市文物交流中心

  鲜为人知的钱币群像

  契丹贵族西迁铸造“感天元宝”

  西辽钱币刻满汉字敬意

  清乾隆设立七大铸钱局

  铸新通变:丝路工匠的智慧

  龟兹五铢改写铸造史

  红铜矿脉里流淌的智慧

  汉朝独创“红钱基因”

  竟延续两千年不绝

  ▲龟兹五铢。汉末六朝至隋唐早期西域龟兹地区铸造的货币,钱面铸阳文“五铢”,钱背铸有龟兹文,内容待考。是典型的双语钱,为丝路货币的重要代表。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纪念币的鼻祖在此诞生

  光绪九年(1883年)

  为纪念新疆建省

  库车铸钱局铸造

  “光绪通宝九年十”红钱

  干支纪年颠覆传统

  新疆红钱创意惊艳

▲“光绪通宝九年十”正面。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藏

  ▲“光绪通宝九年十”正面。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藏

  天圆地方:超越时空的对话

  先民将天地融于掌心

  圆廓方孔暗合乾坤

  从汉龟二体到回鹘文钱

  形制千年不改的东方密码

▲新疆博物馆展出汉晋时代的各种钱币。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新疆博物馆展出汉晋时代的各种钱币。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最震撼的政治宣言

  喀喇汗王朝铜币铸刻“桃花石”

  “中国之子”的自白穿透千年

  麴氏高昌国的吉利钱

  西域突骑施汗国的突骑施钱

  高昌回鹘国政权的回鹘文钱

  所有铭文都在重复同一句话:

  我们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上展出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上展出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

  多语钱币:文明融合的活化石

  多种文字在方寸间共舞

  佉(qū)卢文、汉字合璧的二体钱

  粟特文与龟兹文隔空对话

  大清红钱三文并铸

  “因俗而制”的钱法制度

  正面汉字彰显大一统

  背刻维吾尔文、满文尊重多元性

  帝王题诗暗藏治国真谛

  “形犹腾格因其俗,宝铸乾隆奉我同”

  ——乾隆《钱样御批诗》

  丝路钱潮:千年商道的见证

  长安西市的胡商

  用波斯银币换走蜀锦

  龟兹市场的汉贾

  数着拜占庭金币选购玉石

  贵霜金币现身塔里木

  东罗马钱币惊现高昌故城

  多国古币在新疆同框

  这才是最早的“国际硬通货”

  钱币不语 山河作证

  大漠驼铃载着秦半两

  绿洲城邦流通宋铜钱

  当我们将碎片拼合

  看见的不仅是经济密码

  更是一部用钱币写就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诗

  下次遇见古钱币

  请听见它们的心声

  “我们生于天山南北

  但我们从来都属于中国”

  (本文根据中国民族报刊发的《孔方万象:新疆古钱币折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一文改写,作者张晓燕、李凯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