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追求人生的崇高价值 发布时间:2025-05-15
中华美学认为,审美活动不仅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品格,而且还可以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图为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只此青绿》(左上)、《碇步桥》(右上)、《锦鲤》(左下)、《喜上枝头》(右下)。这些舞蹈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成为展示中华美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关于人生境界问题,学者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它包括一个人的感情、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
从表面看,大家共有一个世界,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冯友兰举例说,二人同游一名山,其一是地质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的是某些地质构造;其一是历史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的是某些历史遗迹。因此,事物虽同样是一个事物,但对这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境界。同理可言,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同。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内在的心理状态,中国古人称之为“胸襟”、“怀抱”、“胸怀”;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胸襟”、“气象”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别人能够感觉到的。
人生境界在三个层面都会得到体现,即生活层面、事业层面、审美层面。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当然,工作和事业,也会反映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从审美层面看,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如果他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他的艺术作品,一定会体现他的人生境界。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受到推崇,不仅因其极高的艺术水准,更因其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舍生取义的气节和风骨。中华美学从来认为,艺术作品品格和艺术家品格是统一的,诗品、书品、画品出于人品。
总而言之,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品格,但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境界。中国古代思想家历来强调,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还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也就是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崇高价值。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华美学精神不是一个既定、静止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集合体。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为基础,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更多内容,详见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叶朗文章《论中华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