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共同续写“誓词碑”故事,当年盟誓代表的后代们今齐聚上海金山 发布时间:2025-06-19

  6月17日,金山区·普洱市民族团结座谈会在上海市金山区召开,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等齐聚一堂,与金山区各族代表共话两地深厚的合作情谊、共商民族交流合作新篇,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沪滇两地绽放得更加绚丽。

12.jpeg

  据了解,1951年元旦,26个民族的1000余名代表在宁洱红场剽牛盟誓,用生命镌刻“建设平等自由幸福大家庭”的誓言。这份用赤诚与热血铸就的碑文,不仅是边疆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宣言书,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70多年来,这块石碑始终矗立在边疆大地上,见证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70多年来,变的是时代画卷,不变的是“休戚与共”的民族心。

  座谈会上,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们来到现场,纷纷讲述前辈们为民族团结而奋斗的动人故事。现任曼贺井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的赵珍,是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第一个签名的盟誓者召存信的侄孙女。深受爷爷言行的影响和熏陶,赵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她和8位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对党中央的感激之情。

  “这几年,我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镇的发展越来越好,不仅原有的茶叶、坚果、橡胶等产业逐年发展壮大,新引进的雪茄烟种植产业也蓬勃发展,现在,家家住上大楼房,户户稳定有收入,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了。”赵珍动情地说道。

  来自朱泾镇新汇居委会的退休干部、金山区政协之友社会员田春凤,是佤族代表田子明的女儿。1950 年,田子明作为普洱区赴京观礼代表团一员,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这在他心中深深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回到家乡后,田子明积极投身民族工作,为云南民族地区和平解放与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父亲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边疆的稳定、安康与繁荣。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田春凤说道。

  金山普洱两地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情谊历久弥坚。金山区与普洱市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早在1986年,金山区就与普洱县(现宁洱县)结为友好县,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1996年9月,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上海云南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金山区开始对口帮扶思茅地区江城县、普洱县(现宁洱县)。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金山区对口帮扶地区调整为普洱市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和镇沅县。经过多年持续努力,2019年,宁洱县、镇沅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墨江县、景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自此金山对口帮扶四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央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五年过渡期,金山区与普洱市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镇沅县结对帮扶关系保持不变。以扶贫脱贫为主要目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正式转向以振兴乡村、缩小发展差距为主要目标的“东西部协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发展,金山普洱两地在今年6月至10月期间,合作开展“沪滇共同续写誓词碑故事,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系列主题活动。

  据了解,1950年国庆观礼结束后,根据中央安排,普洱区赴京国庆观礼团跟随大部队赴上海等地参观。今年6月16日至20日,一场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再次开启,“沿着先辈的足迹·跨越75载看上海”活动开展,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将沿着先辈的足迹,参观考察中共一大纪念馆、外滩、陆家嘴、上海博物馆、金山城市沙滩、金山嘴渔村、南社纪念馆等点位,让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传承中愈发坚韧。

  相关“大宣讲”活动则以“聆听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将于9月至10月期间,开展特色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绘蓝图”活动以“同心同德,沪滇共绘民族团结进步蓝图”为主题,将于8月至9月期间,邀请沪滇两地画家,共同绘制一幅体现金山区对口帮扶普洱市,促进两地干部群众携手同行的画作,并永久在宁洱县民族团结誓词碑展览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