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伊斯兰教界举办理论研讨暨讲者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4

  近日,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举办“传承创新——上海伊斯兰教海外交往枢纽地”研讨活动。此次理论研讨活动是市伊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积极贯彻2025年“海上论道”品牌建设有关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上海实践的具体举措。

  本次研讨活动以“上海伊斯兰教海外交往枢纽地”为主题,市级专家学者、市伊协课题组成员及市伊协“三支队伍”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话“枢纽地”的传承与创新。

  会议指出,伊斯兰教自元朝时传入上海起,就见证着上海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近代以来,上海伊斯兰教界通过通商、办学、留学、朝觐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变革与创新,广泛开展国内外交往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伊斯兰教界秉承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积极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往。新时代新征程,上海伊斯兰教界要通过传承创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上海伊斯兰教海外交往枢纽地的独特作用。

  与会专家表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符合宗教生存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在逻辑。“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是对我国宗教历史脉络、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作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近代上海伊斯兰教界在场所建设、管理创新和积极抗战等方面,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纽带。进入新时代,上海伊斯兰教界要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政治上、文化上、社会制度上自觉认同、融合和适应,才能进一步发挥海外交往枢纽地的作用。

  与会教职人员表示,上海伊斯兰教界在民间外交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承担重要任务,并针对新问题建言献策。还分析了上海成为海外交枢纽地的成因,即商人、文化和宗教的三方协同机制,并剖析这一机制的形成与运作,评估其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与会学者各抒己见。有的从程序架构等7个“新”,论证上海伊斯兰教在融合本土智慧与国际视野过程中,对自我管理范式的创新。有的从人才培养视角切入,回顾近代上海伊斯兰教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在民间交往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对培养伊斯兰教“双通”人才的借鉴意义。有的梳理回顾金祖同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抗日救国的重要贡献。有的从“枢纽地”视角下的上海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伊斯兰教文史研究工作等方面,系统分析阐释近代上海伊斯兰教海外交往枢纽地理论研究,赋予上海伊斯兰教中国化新使命。

  研讨会上,市民族宗教局、市政协民宗委向市伊协“三支队伍”代表,赠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书籍,鼓励市伊协加强“双通”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以团结为抓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上海伊斯兰教在海外交往枢纽地的经验,深化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上海实践,坚守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外伊斯兰教界友好交往的重要枢纽,为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