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佛教概况

上海佛教概况

截止2021年5月,上海佛教现有依法登记开放场所125个,其中全国重点寺院5个。认定备案教职人员1200名。

佛教在上海的传播可追溯到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龙华寺和静安寺均在这一时期创建。随着上海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历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扶持,上海佛教得以绵延发展。

清末上海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重镇,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因而上海佛教出现了带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新景象。当时全国著名高僧大多卓锡上海,或经常莅沪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创办佛教院校,采用近代教育方式培育僧才,不少寺庙由剃度世袭制改为十方丛林制或恢复十方丛林制。同时,一大批知识渊博、信仰虔诚的佛教居士在上海创立佛教团体,创办佛教出版机构,出版佛教书刊,利用电台传播佛教,灌制佛教唱片,设立佛学图书馆等,佛教居士逐渐成长为弘扬佛法的重要力量。上海佛教还通过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扩大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上海佛教界的上述种种努力,不仅促使上海佛教得以高度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了全国佛教的发展。

上海地区的佛教宗派,有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等,密宗的传播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然而,近现代上海地区的佛教传播并不拘泥于一宗一派,而是融通各宗,"教在华严,行在禅宗""台贤并弘,禅净双修""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等多为沪上著名高僧所主张并身体力行,一些知名居士更是各宗兼弘。

上海佛教界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抗战期间,上海佛教界人士组织救护队、掩埋队、担架队出入枪林弹雨的战场,救护抗日战士,掩埋遇难同胞尸体,同时设立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救灾济贫。圆瑛法师携徒明旸两下南洋募款资助抗日救国,被日本宪兵逮捕后在严刑逼供之下,仍然威武不屈,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了一代高僧大德的高尚人格。

解放后,上海佛教法师与居士通过学习时事政策、参与民主改革及各项社会运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从佛教义理中汲取有益于当代社会的积极因素,爱国爱教,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上海市佛教协会团结带领上海佛教四众弟子,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自身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政治学习、法治教育、弘法文化、人才培养、公益慈善、对外交流等项工作,积极践行“爱国爱教、两个责任”,助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提升佛教形象、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